top of page
作家相片陳少華

《李雅軒說拳》- 陳少華

最近看了李雅軒的《楊氏太極拳法精解》一書,書內收錄了李老師晚年的練拳心得,是太極拳愛好者值得參考、收藏的一本好書。我是在十多年前從其學生張義敬先生著作《太極拳理傳真》第一次認識李老師。書中李老師在信上給張先生說拳,令我眼界大開,獲益良多,直接影響我對太極拳的探討及追求的方向。

李老師是楊澄甫的入室弟子,與我們的師承是同源。李師練拳六十多年,到老不倦,自當有其個人體會。書中所記的練拳心法,與我們的練習方法有不同之處,但是對修習太極拳的目標是相同的。個人體會不同,所以太極拳漸漸發展成不同的流派。各派修改拳架以配合其修練方法,但修練目標是明確及一致的。條條大路通羅馬,只要能到達目的地,走那條路都可以。在這裡,我節錄了李老師的心得給大家分享:

初學時,其呼吸是要舒適自然,不必注重配合動作,否則必致周身不安,甚至胸部痛,氣受拘束,久之面黃肌瘦。在初學時,只是身放鬆軟,心放穩靜,呼吸任其自然足矣。以俟架子找順打熟,其呼吸就會自己找配合去。

練柔是初步的功夫,這是根本上的東西,然後才能大鬆大軟,以達到輕靈無等上層的功夫。再深一步是找緊湊,不宜在大伸大展找了,因為緊湊才能含虛,才有收藏,才長內勁。鬆是緊湊的鬆,不是以放大,放長,放伸,放遠叫鬆,切記。

兩手兩臂要鬆沉,腰要鬆沉,總而言之,一身都要鬆沉。惟有脊背是上拔的,頭是上頂的,這是以意識意氣往上去,而不是硬性的上挺。

所謂沉者不是用力往下壓,而是兩手兩臂本身重量往下沉墜的意思。如加以用力往下壓,這就大錯特錯了,切記,切記。

太極拳是無形的功夫,練太極拳應在虛無上,無形上找,意思上找,方是太極拳的真味。如在形式上找,明勁上找,手法上找,必至愈找離太極拳味道愈遠,此學者不可不知也。

拳不管用,是無變化,勁不入內是鬆不淨,勁去不充實是無丹田氣,勁打不出人去,是打的方向部位有問題,勁去先被人知,是明勁未去淨,勁去被人化掉,是去的不陡不然不冷快,勁去威力不足,是內勁不夠。

在發勁時,務要注意叫腰脊上的力量往上湧,往上送,不只是在接觸點上那一點力量。在發勁時,一定要全身上下內外一體繃開、撐勻,成為一體。

在發勁時,一定要將兩臂鬆的沉甸甸鬆軟的,如這樣才能打出鬆沉入裡透內之勁來,不只是鬆沉,而且還要配合沾粘手的機靈,如無機靈,不可以見真章,真比,真打也。

發勁第一是要鬆軟,發勁第二是要鬆軟,發勁第三是要鬆軟。蓋不鬆則不能軟,不軟則不能重,不鬆軟不能重則不能彈,不彈則不夠快,不夠快則勁去先被人知,發勁則無效也。況不重快則不能入裡透內,勁打去只是外皮痛,則等於外功之勁也,還有甚麼太極拳可言?

31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《身法十要》- 郝月如

1 涵胸 心以上為胸。胸不可挺,要往下鬆,兩肩微向前合。能涵胸,才能以心行氣。 2 拔背 兩肩中間脊骨處,似有鼓起之意,兩肩要靈活,不可低頭。 3 裹襠 兩腿著力,有內向之意,兩腿如一腿,能分虛實。 4 護肫 兩肋微斂,取下收前合之勢,內中感覺鬆快。 5 提頂 (虛靈頂勁)...

《武式太極拳的走架打手》-郝月如

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,不在外面而在內。平日行功走架,須研究揣摩空鬆圓活之道,要神氣鼓蕩,全身好似氣球,氣勢貴騰挪,身體有如懸空。兩手無論高低屈伸,一前一後,一左一右,皆能靈活自如。 兩腿不論前進後退,左右旋轉,虛實變換,無不隨意所欲。日久功深,有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之境...

《身法十要》-郝月如

1 涵胸 心以上為胸。胸不可挺,要往下鬆,兩肩微向前合。能涵胸,才能以心行氣。 2 拔背 兩肩中間脊骨處,似有鼓起之意,兩肩要靈活,不可低頭。 3 裹襠 兩腿著力,有內向之意,兩腿如一腿,能分虛實。 4 護肫 兩肋微斂,取下收前合之勢,內中感覺鬆快。 5 提頂 (虛靈頂勁)..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