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陳少華

我對分清陰陽虛實的體會


孫世豐師伯帖中,教導我們練習內動時,怎樣分清陰陽虛實。

我在此也順便談我的一點認識:

老論講:“太極者,無極而生;動靜之機,陰陽之母。動之則分,靜之則合。”,這是概括地描述出打太極拳過程中的總體態勢。太極拳起勢時雙腳靜立,此時是處於“無極”狀態,當一啟動,就成“太極”,就分陰陽了,這就是“動之則分”。打拳過程中陰陽一直在互相演變,到收勢時雙腳並立,就是從“太極”回歸到“無極”狀態,此時則是“靜之則合”。

除起勢和收勢外,整個打拳過程都是“動之則分”的過程,也就是說整個打太極拳過程就是一個分陰陽的過程,只是“分”的種類和程度不同而已。這個“分”顯然與動作開合中的“分”是不同的。

“陰陽”是個整體的大概念,具體到打拳時的“陰陽”就有虛實、上下、開合、浮沉、裡外、放大與縮小、風旋與水旋、吐納、鬆緊…等具體運作。

孫師伯教的就是說要分清“神意氣”與肢體活動這對“裡與外”的虛實陰陽,這是內練的關鍵。“神意氣”為陰,肢體為陽。太極是要以陰助陽的,所以有“始而意動,繼而內動,然後外動”之說。

“雙重之病”的“重”,指的不是“重量”的“重”,而是“重疊”的“重”。陰陽分不清,重疊了就是病,接下一句“欲避此病,須知陰陽”,就是教練者糾正“雙重之病”的方法就是要分清陰陽。如果這樣理解是對的話,虛實不分、上下不分、開合不分、浮沉不分、內外不分…等都是雙重之病了。

“偏沉則隨”就是要從自身重量中釋放出運動能量,是太極拳的主要能量來源。太極拳是在不斷調整平衡中產生能量的,肢體在失平衡中產生動勢,並在求平衡過程中相隨。太極拳的平衡是短暫的“動態平衡”,而不是一般理解的靜態平衡。在“動之則分”的分陰陽中,“偏沉”為陰,“則隨”的隨動為陽。以日常生活為例,建築用的天秤吊,吊鉤為陽,後面的壓重物為陰。用扛杆撬重物時,撬重物那頭是陽,手壓杆那頭為陰。

以上見解不知對否?請師傅、孫師伯及各位師兄弟姐妹指正。


番禺 謝達和

15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寂然不動、感而遂通

太極拳有一樣重要技巧 ——「從人」。這技巧是必須修煉的,否則不能換勁,每到緊要關頭,拙力便會用上。拳譜對此早已說得清楚,「由己則滯,從人則活」。在十三勢行功歌缺中—更提到從人的練功法門「靜中觸動動猶靜」。這句練功法門看似簡單,當仔細研讀下便會發現充滿著矛盾。既然經已在動為甚...

對蕩

在太極拳中的對蕩目的主要是1.在不平衡中求平衡,以確保自己永遠是在最平衡的情況下。2.將對方來力或身體重量變成能量往外發放。3. 建立一個圓槓桿。 與人接手便會接觸到外來的壓力,如不將這壓力抵消,雙重自然會出現,人便不靈活,從人技巧也無法施展。最終因為要抵抗外來的壓力只能用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